查看原文
其他

对日本审美影响最大的画家,国人当草日本当国宝

2017-10-06 中国画研究► 当代国画

牧溪·老子图  日本冈山县立美术馆藏

对日本审美影响最大的画家

国人当草日本当国宝

整理编缉_《当代国画》

文章来源_网络




南宋画家牧溪是个谜一样的人物,史籍记载语焉不详。元代吴大素《松斋梅谱》说其画“意思简当,不费妆缀”,他的画在国内不受重视,却在日本却备受推崇,这与日本追求“物哀”与“幽玄”不无关系。


牧溪·布袋图  日本九州国立美术馆藏


在有关中国古代美术史的普及性读物中,几乎见不到牧溪这个名字。我第一次知道牧溪,是在翻译川端康成一篇演讲的时候。这位日本作家满怀深情地介绍了在中国辉煌的古典美术中几乎被埋没的牧溪:


牧溪是中国早期的禅僧,似乎是由于他的画多少有一些粗糙,在中国的绘画史上几乎不受尊重,但在日本却得到极大尊崇。中国画论并不怎么推崇牧溪,这种观点当然也随着牧溪的作品一同来到了日本。尽管如此,日本仍然把牧溪视为最高。由此可以窥见中国与日本不同之一斑。


牧溪·六柿图  日本京都龙光院藏


我去名古屋的德川美术馆参观“大名物品展”,在以茶道用具为主的展品中,非常意外地发现了牧溪的《松猿图》。这本是京都的禅寺大德寺的藏品,被鉴定为牧溪真迹,此次展出特意从京都“借”到名古屋来。


川端康成在演讲中列举牧溪绘画时就提到了这幅作品。川端说,“中国古代美术确实是庄严而崇高的”,“它已深深地浸透到我的身体里,给我颤栗般的感动。能给人以这种感觉的美术,在西方仅达·芬奇一人。”在异国他乡能亲眼见到获得如此之高评价的中国画家的作品,其印象之深刻可以想见。


牧溪·松猿图  日本东京大德寺藏


有些史料纪录,牧溪的“溪”亦作“奚谷”,相传俗姓李,生卒年不详,是十三世纪中国南宋时代的禅僧画家,南宋灭亡后圆寂。他曾因抨击当朝权贵贾似道而遭到追捕,四处逃亡,足见他是个富于正义感的人。


日本大东急纪念文库所藏古籍《松斋梅谱》中评价牧溪的绘画“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装缀。”中国《画继补遗·卷上》这样记载着蜀人牧溪:“僧法常,自号牧溪。善作龙虎、人物、芦雁、杂画,枯淡山野,诚非雅玩,仅可僧房道舍,以助清幽耳。”正是这份“清幽”摄住了追求“物哀”与“幽玄”的日本人心。


牧溪·叭叭鸟图  日本国立美术馆藏


在日本,凡知道牧溪的人大都知道他的代表作《潇湘八景图》。此图描绘了洞庭湖及其周边地区的八种风景,其中的一些画面成为日本庭园设计的起源。著名的“近江八景”即是典型的模仿之作。


牧溪生活的年代,在日本是镰仓时代,正是中日贸易繁荣时期,大量中国陶瓷、织物和绘画输入日本。这些物品所展示的“美”成为日本权力者憧憬和追求的目标。


牧溪的《潇湘八景图》在南宋末年流入日本,并对日本美术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日本研究者认为“八景”是作为一个完整画卷传入的,表达的也是统一的主题。然而经过数百年的历史风云,如今八景已各自分离成单独的挂轴,且有四景遗失,仅存四幅真迹。


其一为《烟寺晚钟图》,被列为“国宝”,藏于东京白金台的富山纪念馆明月轩中;其二为《渔村夕照图》,亦为“国宝”,藏于东京青山的根津美术馆;其三为《远浦归帆图》,是日本的“重要文化财”,藏于京都国立博物院;其四为《平沙落雁图》,也是“重要文化财”,藏于出光美术馆。


《烟寺晚钟图》画面的大部为淡墨表现的浓雾,左侧有树木丛生于浓雾之中,树丛深处隐现着山间寺院的房檐。正是这宁静而淡泊的一角房檐暗示出了作品的主题——“烟寺晚钟”,悠扬的钟声仿佛穿透云烟飘然而至。画面正中一条微弱的光带拨开雾霭,这是黄昏时分的最后一线光亮。


烟寺晚钟


《渔村夕照图》同样云雾弥漫,不同的是有三条光带从密云间隙倾泻而下,左侧是隐没于险峻山峦之中的小小渔村,画面正中摇荡着寥寥几笔勾出的一叶渔舟。


渔村夕照


《远浦归帆图》的左下角是以疾驰之笔描绘出来的狂风中飘摇欲倒的树木,不见枝叶,只见风雨卷袭中歪斜的树形。远近的树木分别以浓淡不同的墨色来表现,墨与水的交融绝妙地完成了西方绘画中远近透视法所追求的效果。


远浦归帆


《平沙落雁图》在横幅一米的宽阔画面中,首先抓住人们视线的是远方的雁群,依稀可见。仔细观看,才发现近处有四羽大雁,形态各异,清晰生动——此为“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


四幅作品均表现了日暮时分夕阳西沉时最后一瞬间的光明,以及湖边湿润弥朦的空气。另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大量的余白,点睛之笔均偏于画面一角,整幅画卷留下一种空濛清寂的韵味。


如今分藏于各美术馆的四幅画均押有“道有”印章。据推断,正是这位名为“道有”的所有者把“八景”切分开来的,他就是室町幕府的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义满深爱中国的美术作品,称之为“宝物”。他将自己最得意的“宝物”收藏在出家后的别墅“北山山庄”里,“潇湘八景图”也在其中。


义满死后按其遗言北山山庄更名为“鹿苑寺”,现在京都的名胜金阁寺即其遗迹。1994年金阁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在日本被称为“中国风格禅寺建筑的顶点”,作家三岛由纪夫曾留下名著《金阁寺》。足利义满掌权时期与中国明朝的文化和贸易往来十分频繁,这一时期的文化称为“北山文化”。义满不忍独自欣赏巨幅的“八景”画卷,为了便于更多人欣赏,便令匠人将其切割、分开装裱。


义满切分“八景”之后约五十年,文化的中心转移到银阁寺所在的岚山,代表人物是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当时将军手中珍藏的250余幅中国绘画中近40%是牧溪的作品,足见牧溪在日本所得到的喜爱与重视。


牧溪·老子图  日本冈山县立美术馆藏


室町幕府时代,有一批剃发佩刀、称作“阿弥众”的人,他们是幕府的艺术监督,正是他们开创了这种新的挂轴鉴赏方式。“阿弥众”们在按照统治阶级的艺术趣味来装饰房间的同时,极力发掘和收集绘画等艺术作品。


他们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把收集到的艺术作品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并记录在《君台观左右帐记》里。中国画家首先依时代归类,然后按艺术品级分为上、中、下三等。此书中牧溪的名字上方记录着“上上”二字。在中国“诚非雅玩”的牧溪画作,被日本人视为上品中之上品。


牧溪·芙蓉图  日本东京大德寺藏


对牧溪的评价与日本室町时代的“茶道”所创造出来的传统美学密切相关。茶道专用的茶室,以小巧、纤弱为宜;茶室中必备的装饰——挂轴,以水墨或淡彩为贵;室内摆放的插花,以一朵为妙;使用的陶器,以形状自然甚至歪曲变形者为佳;茶碗的色泽图案,则应是经过窑变偶然形成的,人工的色彩被覆盖,呈现出不规则的花纹。这种茶道中追求的美被总结为“冷枯”或“枯”。牧溪笔下为中国所藐视的不循古法的“枯淡山野”,恰恰契合了这样的审美追求。


牧溪·达摩大师图


另一方面,“潇湘八景图”所特有的若真若幻的空濛境界和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感觉,也深深渗透了大和民族纤细的内心。日本能乐大师世阿弥有句名言:“隐藏着的才是真正的花”。蕴藏于物体表象背后的朦胧的美和半隐半现的寂寞,才是最富魅力、同时也是纯真而朴实的。


他以最为朴素的材料——水和墨,绝妙地展现了潇湘地区的湿润之气与空濛之光。牧溪脱俗的技艺和对自然的深刻感知,震慑了日本人心,历来为众多日本画家所崇拜和模仿。


在近代明治、大正时期西洋文明的热潮中,人们对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喜爱,很大程度上也凝聚于其作品中所映照的光与影的主题。而从印象派上溯到600年前,中国的画家牧溪就已经成功地用绘画艺术表现了大气与光影,描绘出中国雄浑大地的潇湘八景,引导了日本的美。





整理编缉_夕月慕画

本文/图片 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言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击“阅读原文” 阅读更多《传承·传世》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